近来,“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媒体聚焦、百姓热议的热词,备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并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而此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就此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意味着我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
“碳中和”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如何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近90%,占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的近80%。能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的绿色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单地说,要实现这两方面的目标,有两条路:一是提高能效,减少能源需求;二是发展低碳和非碳能源,这两点将会对石油化工行业产生各方面的影响。其中,以石化原料为基材的传统塑料,在禁塑令和碳中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首当其中正在逐步淘汰。
可降解塑料取代传统塑料,对于碳排放的意义?
塑料制造是能源密集型和排放密集型的,在其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会排放温室气体,无论是化石燃料的开采和运输,塑料的精炼和生产制造,乃至大量塑料废弃物的处理过程,特别是焚烧的处理方式,都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背道而驰。
而作为传统塑料的环保替代品——生态可降解塑料,对于打赢这场碳中和硬仗是否真的能起到相应的减碳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
生态可降解塑料是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从塑料污染源头进行的科技创新研究,是历时13年研发成功把塑料加速降解回归生态圈的新技术产品。
核心技术原理是在普通聚乙烯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公司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EBP降解母料,在不改变原有塑料制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使原本在自然界需要几百年才能被降解的聚乙烯塑料在短短数年内,通过自然条件作用,加速降解,回归生态圈,实现完全降解。
首先从原料层面,虽然生态降解仍然是以石化资源为基材,但是较传统塑料,大大减少了石油的使用消耗;
此外,在塑料废弃物处理方面,生态可降解塑料在EBP降解母料以及自然环境作用下,即可在2-3年内实现完全降解,可以大大减少塑料废弃物焚烧过程所产生的碳排放。(信息来源:天壮环保生态塑料 日期;2021年4月27日)